省治沙站紀永福認為爬地柏等樹種可用于蘭州南北兩山綠化
來源: | 作者: | 日期:2020-04-17 15:16:59 | 閱讀: 3367
(本站通訊員王俊杰4月17日報道),4月15—16日,省林科院一行六日赴民勤考察省治沙站,該站副站長、研究員紀永福陪同。
在考察該站沙生植物園的過程中,紀永福介紹爬地柏時,著重指出,該樹在沙生植物園生長良好,能夠百分之百覆蓋地表。從這些情況來看,爬地柏可以用于蘭州南北兩山綠化,植苗栽植密度大些,栽植時充分灌水,成活后不需灌溉就能正常生長,幾年后就可以完全覆蓋地表。爬地柏原產我國西北,西至中亞和歐洲南部,又稱砂地柏、叉子圓柏,常見于碎石山坡或砂丘,為少有的針葉類匍匐小灌木,與松柏一樣四季常青。因此,在蘭州南北兩山使用爬地柏造林,既能良好綠化荒山禿嶺,又能充分保持水土,更能大量節約生態水。紀永福進一步指出,荒山綠化應該以各類抗旱灌木為主,除了常見的檸條、紅柳之外,幾種白刺也不錯,甚至麻黃也可以使用。沙生植物園見到樹齡超過四十年的樟子松和杜松小片林,長勢良好,林下見有自然落種苗。紀永福認為,這兩個喬木樹種也可以用于蘭州南北兩山條件較好的地方造林,效果優于常見的側柏。
從事治沙研究三十余年的劉世增研究員評價,紀永福的建議既科學合理,又非常實用。爬地柏、杜松、樟子松蒸騰耗水與側柏相近,杜松抗旱能力更明顯優于側柏。在降水量三、四百毫米的蘭州南北兩山,側柏能生長,爬地柏、杜松、樟子松就應該能夠生長正常。其他抗旱灌木同樣也能適應兩山的自然條件。
蘭州南北兩山氣候干旱,在極端干旱年份,如果灌溉不及時,落葉喬木會發生嚴重的枯梢現象,甚至長成灌木狀,給人以衰敗之感。多數灌木即使因嚴重干旱地上部分枯死,也能重新發芽,煥發生機。側柏分枝稠密,在干旱山坡上生長,主干不明顯。樟子松、杜松主干比較明顯,比側柏成材希望更大一些,甚至形成具有自然更新能力的穩定林分。
上一篇:沒有了